新造車勢力讓華為走開

從已經公布的華為Hi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來看,外界很容易將其理解為要做下一個汽車界的“安卓”。

華為Hi被集中劃分出三個域控制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電動,分別對應智能座艙操作系統(HOS)、智能駕駛操作系統(AOS)、智能車控操作系統(VOS)。

這意味着,華為承包了一輛智能汽車核心的基礎軟件和平台系統,主機廠商只需聚焦在為用戶實現差異化體驗的上層應用軟件即可。

華為官方曾用“類似手機廠商基於安卓操作系統開發智能手機”的比喻,來解釋華為Hi方案。

但作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華為最終能不能真的成為汽車界“安卓”,關鍵要看對主機廠商來說,它是不是必選不可的方案。

來自國內頭部新能源車企的高管徐立告訴字母榜:“手機領域,安卓對廠商來說是唯一的選擇;但汽車領域,華為不可能成為主機廠商的唯一選擇。兩者之間是唯一解和最優解的區別,並且在涉及的廣度、深度上,汽車也要複雜的多”。

全球智能手機操作系統,除iOS之外,90%以上的份額被安卓佔據,國內更是幾乎100%。但在智能汽車領域,為了實現更好的性能優化,從芯片、算法到操作系統,一體化自研已經成為越來越多車企攻克的方向。

在頭部新能源車企身上,表現尤為明顯。特斯拉在先後跟英特爾Mobileye、英偉達合作之後,於2019年開始自研FSD(完全自動駕駛)芯片。小鵬汽車CEO何小鵬也公開發表觀點,認為“像蘋果這樣的軟硬件一體可控模式,在智能汽車企業裏面會出現越來越多”。

留給華為可選擇的合作車企,可能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多。“華為面向的,其實是那些在自研上很難達成,卻又想要這個東西的車企”,徐立表示。

華為自2019年5月宣布成立智能汽車BU后,到2020年9月份,與30多家車企達成合作,其中大部分為傳統車企。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解釋,華為和頭部造車新勢力還沒有走到交集點上,從當下的情形看,華為和傳統車企更容易出現交集點,“我們不排斥新勢力,走到一定階段也許就到交集點了”。

徐立認為,從實際表現來看,華為真正能成為的,可能不是下一個“安卓”,而是新時代的“博世”——汽車產業的Tier1供應商,成為車企繞不開的一家技術公司。

博世和華為2019的銷售收入分別為6197億元、8588億元,其中作為博世主營業務的汽車事業部,銷售額達到3734億元,這是一個足以媲美華為消費者BG的新蛋糕。

這塊新蛋糕,華為能吃到多少?這個問題的關鍵,得看華為Hi方案面向什麼類型的車企,以及會有哪些車企願意選擇華為。

在華為設想中,不同車企根據各自需求,既可以選擇完全基於華為Hi平台開發,也可以選擇聯合開發,或者只選擇部分傳感器硬件。它希望包圓放眼望過去的所有車企。

但從當下的情況看,頭部新能源車企都在走核心繫統自研的道路。而華為所給出的三大域控制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電動)系統方案,都是決定一輛汽車能不能稱之為智能汽車的三個核心部分。雙方走向合作的交集點近乎為零。

在興業證券出示的一份《自動駕駛專題研究報告》中,華為智能駕駛芯片MDC 600整體算力排在行業第一,超越了英偉達Xavier、英特爾Mobileye等,國內的小鵬、理想和蔚來用的分別就是英偉達芯片和英特爾芯片。

華為有沒有可能取而代之,成為這部分核心零部件供應商?

“任何一個東西你拿過來消化,轉化成產品,它其實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對於已經擁有或部分擁有自動駕駛系統的車企來說,更換華為方案的代價,不比自己重做來得簡單,甚至徐立覺得“反而會更難”。

特別是涉及自動駕駛仿真芯片的打磨配合,智能手機之所以能夠在高通、聯發科芯片之間無縫切換,是因為大家底層系統都是統一的安卓。對於頭部新能源車企來說,優先考慮的永遠是整體架構的最強性能,而不是只追求某個單純指標的突出表現。

盤算下來,最適合華為Hi方案的,是那些剛剛起步,在自動駕駛方面正從0到1邁進的傳統車企。對後者來說,自研實力不足的情況下,華為方案提供了快速躋身智能汽車潮流的一種合作捷徑。

就以目前國內傳統車企來看,真正在系統方面做到跟車的智能化深度結合的,寥寥無幾。開發一個智能網聯汽車系統,難點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重視程度;第二,組織架構調整;第三,團隊執行能力。

這三大攔路虎將很多傳統車企擋在了自主研發的門外,這才給了華為這樣的技術公司進入汽車產業的機會。

11月14日,長安汽車宣布,聯手華為、寧德時代,三方聯合打造高端智能汽車品牌。據中國網消息,該品牌將以三家公司首字母聯合命名,叫做CHN平台。基於CHN平台生產的首款車型,預計會在2022年上市。

以2022年這一節點計算,華為從成立智能汽車BU,到技術商業化變現,走過了4年時間。其實,早在2009年,華為就已經在內部抽調人手,研發相關業務,2014年之後,華為車聯網業務組建,相關研發開始提速。

鄭剛(前華為員工)就是從運營商BG抽調到智能汽車BU的一員。他們這批人的使命,就是在華為原有的ICT技術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出滿足智能網聯汽車場景需求的新產品形態,也就是後來官宣的三域控制器及系統。

華為加速車聯網業務研發,跟當時環境密切相關。2014年,是智能汽車史上一個關鍵節點。從這年開始,汽車範式變革席捲全球,汽車工業進入跨界創新時代:傳統的机械與製造模式,被新興的新能源與电子電氣技術一步步趕超。

也是在這一年,蔚來、小鵬等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陸續面世。國務院2015年發布中國製造2025,將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列為十大重點發展領域,智能網聯汽車首次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新四化”概念隨之誕生。

模式轉變的時間差內,全球玩家開始再次站到同一起跑線上,華為這樣的技術公司,等來了入局智能汽車產業的一次絕佳歷史機遇。

基於中國龐大市場需求及用戶需求,互聯網公司把它擅長的一面發揮得淋漓盡致。它們開始重新定義甚至引領汽車發展方向的新潮流,對電池、傳感器、芯片、計算平台、人機交互等多個方面進行了一輪輪的自主研發狂潮。

一個軟件驅動汽車的新時代來臨,汽車工業就此開始轉向基於ICT和互聯網技術的經濟範式,並直接導致固有經營模式的改變:汽車售出從價值變現的終點變為新的起點。

這也很好解釋了,為什麼當前包括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等在內的新能源汽車,儘管銷量還不到傳統車企的零頭,且連年虧損,卻能在股市上實現夢幻般的千億、百億美金市值。

因為在投資者眼中,它們已不是單純的汽車公司,而是新型科技公司,只不過恰好做了汽車業務而已。既有傳統車企的營收表現,又有堪比頂級科技公司的利潤率和資本效率,這樣的新能源汽車商業故事,市場怎麼可能會不喜歡?

藉助“軟件驅動汽車”的歷史機遇,華為開始參与到新一輪的智能汽車產業鏈重構之中。

2019年5月,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正式成立,隸屬於ICT業務部,5個月後,華為發布了旗下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Huawei Intelligent Automotive Solution),包含了1個全新的計算與通信架構,5大智能系統,分別是智能駕駛(MDC)、智能座艙(CDC)、智能電動(VDC/mPower)、智能網聯(C-V2X)、智能車雲(Octopus),以及包括激光雷達、AR-HUD在內的30多個智能化部件。

徐直軍是推動華為智能汽車BU從無到有的關鍵先生。在華為內部,徐直軍對電動汽車的期望和熱愛,幾乎已是公開的秘密。據自媒體科工力量消息,徐直軍一直在力推華為進入汽車領域,甚至毫不掩飾與其他高管、甚至任正非的意見衝突

2019年4月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作為汽車業務負責人的徐直軍,首次對外宣布華為定位做增量汽車零部件提供商的消息,在隨後大大小小的全國智能汽車相關會議、論壇上,基本都能找到他的身影。

在今年9月的一次重要媒體溝通會上,徐直軍闡述了華為在智能汽車業務開拓上的先天優勢,即過去30多年積累的ICT技術支撐。“我們做Pad,把Pad改一改就是智能座艙;我們做基站電源、太陽能逆變器、數據中心的UPS,把這些技術整合起來,滿足電動汽車的需求,滿足車主的需求,就做成了三電。”

這也是徐直軍最後一次以華為汽車業務負責人的身份,對外講話。進入10月份,華為決議將智能汽車BU併入消費者BG,余承東成為華為汽車業務的新負責人。

根據華為智能汽車BU總裁王軍向媒體披露的消息,截至9月份,該部門員工人數已經突破了4000人。至此,無論是從智能硬件上,還是從基礎軟件平台上,除了整車製造和電池、電控等少數不涉及的核心領域,華為幾乎做到了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全覆蓋。

相比同類互聯網科技公司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華為Hi方案顯得更加大而全。“即便放眼全球汽車供應鏈,把Tier1算上,華為Hi方案也是當下最全的”,一位供應鏈人士斷言,如果華為能夠一一實現的話,那它還會是“當下性能最強的”。

從目前主流的輔助駕駛方案商來看,這一領域基本被外資垄斷,是博世、安波福、康蒂、維寧爾等的天下,留給國內車企討價還價空間很小。

興業證券在報告中指出,為了獲得成本優勢,國內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必將扶持本土企業,國內頭部公司存在市場機遇。且由於系統的複雜性和對手高度一體化的業務組合,國內供應商也必將追求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擁有全棧一體化軟硬件能力,會在智能汽車供應鏈體系中贏得競爭優勢。相比提前商業化卻不溫不火的百度,華為可能藉此實現后發先至。

與老牌Tier1博世對比,華為在某些方面獨具優勢,如車載人機交互系統上,絕對是遙遙領先。因為在中國司空見慣的人臉識別、电子支付、無人零售場景,德企出身的博世,還無法切身體會這樣的生活環境。

以中國市場來說,華為肯定更懂國人需求。獨特的車載人機交互系統,也是更多老牌車企,如沃爾沃、奧迪、寶馬,願意選擇華為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履新華為汽車業務新負責人之後,余承東曾在社交媒體上透露過與沃爾沃汽車VolvoCars合作的一些具體細節,主要就是為車主提供HMS for Car華為智慧車載解決方案。

它可以把華為應用市場、華為快應用、華為智慧助手等服務應用到車機,從而提供一系列智慧化服務,如在開車進入離家500米範圍內時,車機可自動啟動“回家模式”,提前打開家中的窗帘、空調等設備。

回頭再看華為把智能汽車BU,融合到To C的消費者BG群的決定,大眾就不會再感到困惑不解。

這封決議其實還有一個小細節,在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語句中,“造好車”連續出現了兩次。

這並不是華為打字失誤,多打了一遍。其實,這六個字的正確斷句是,“造好-車,造-好車”,裡面包括了華為智能汽車業務的發展步伐:第一步,先幫助車企把車造出來。如果一切順利,這一步2022年就可達成。

難的是第二步,配合車企造出外界認可的高端爆款車型。這也將是余承東上任之後的最大挑戰。

(文中徐立、鄭剛為化名)

【本文作者趙晉傑,由合作夥伴微信公眾號:字母榜授權發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繫原出處。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場。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台北當舖.台北借錢為政府立案合法借錢平台

※推薦高雄借錢首選NO.1

※推薦新竹借款快速借錢平台

借錢不用再看人臉色,支票借款利息低,立即解決您的需求

台北汽車借款,台北機車借款流程Q&A    

票貼借款真方便,不必看人臉色也能輕鬆借

※公司資金周轉不靈 別急!高雄借錢免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