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退市陣容擴大 專家呼籲投資者更關注企業內在價值

  中國網財經12月13日訊(記者 胡雨)在新三板步入萬家時代之後,“有進有出”逐漸成為市場常態,2017年新三板退市企業數量明顯增長,退市率快速上升。

  全國股轉公司數據显示,截至12月12日,新三板2017年已有超過600家企業退市,相比之下2016年全年新三板退市企業僅56家。聯訊證券統計數據指出,2017年新三板退市率已經從年初的1%快速上升至當前的5.7%,已經逐漸接近了歐美髮達國家資本市場的退市率水平,2017年全年摘牌退市企業數量有望突破650家。

  “從摘牌原因來看,除卻因IPO及被併購之外,業績變動、融資需要、公司發生重大變動、監管處罰等也是企業選擇退市的重要誘因,2018年新三板退市率將會繼續上升。”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組組長彭海認為,投資者需要特別注意避免出現因摘牌回購而引發的糾紛矛盾,在篩選投資標的時應更加關注新三板企業的內在投資價值。

  逾600家企業退市 退市企業分化明顯

  2017年12月12日,雄鷹教育等4家新三板企業從新三板退市――這僅僅是2017年新三板退市企業的一個縮影。

  截至12月12日,新三板2017年已有超過600家企業選擇從新三板退市,而2016年這一数字僅有56家。從目前的退市企業數量和掛牌企業總量對比來看,新三板退市率已經從2017年初的1%快速上升至當前的5.7%,已經逐漸接近了歐美髮達國家資本市場的退市率水平。聯訊證券預測,2017年全年摘牌退市企業數量有望突破650家。

  從掛牌時間來看,2017年退市的企業中僅有不到20%退市日距離掛牌日不足1年時間,退市企業中掛牌時間超過1年的有342家,超過兩年的有119家。聯訊證券分析認為,今年摘牌退市的新三板企業少了一些盲目性,更多的室牌周期較長、資格較老的企業有計劃、有目的的退出市場。

  從企業層級、融資、市值和盈利狀況來看,退市企業分化差異明顯。

  聯訊證券研究指出,2017年退市企業中有42家企業入圍2017年創新層,22家企業連續兩年入圍創新層。從業績來看,退市企業中凈利潤在3000萬以上的有187家,其中近百家選擇IPO,超過30家被併購,相比之下還有83家退市企業處於虧損狀態。

  從融資情況來看,半數以上的退市企業從未融過資,相比之下有71家退市企業在新三板融資額累計超過1億元,其中景域文化的累計融資額超過了10億元;從企業市值情況來看,退市前最新總市值超過10億元的有69家,其中酒仙網、新產業和安控科技三家的總市值均過了100億元。

  “相當一部分退市企業曾是新三板市場上的寵兒,這些企業的離開的確是新三板的損失。但同時,但也有更多質地一般甚至無人問津的企業離開新三板。”彭海指出,新三板退市潮可謂“泥沙俱下”,洗掉了計劃清除的糟粕,卻也帶走了無法挽留的精華。

  相比較而言,哪些領域企業退市意願更強,哪些更願意紮根新三板?聯訊證券研究發現,電力熱力行業、教育行業、汽車製造業、紡織服裝、農副食品加工業、零售業等退市企業比例較高,飲料行業、保險業、體育行業、商務服務業退市企業比例較低。

  以教育行業為例,教育企業看到了資本對行業的關注和重要作用,有意識藉助資本的力量來實現自己快速發展的目標,由於教育企業規模普遍偏小,適合在新三板市場發展,新三板市場已形成了龐大的教育產業集群。

  然而,隨着市場環境影響,新三板資本功能漸弱,教育企業融資增發目標不容易實現,再加上新三板流動性不足,教育企業難以享受估值溢價。對於部分優質的教育企業,新三板已經無法滿足發展需要,未來轉板A股市場可以實現更大的發展目標。因此教育企業摘牌數量較多,退市率較高也是比較正常的結果。

  體育行業與教育行業相似,近年來中國體育產業發展迅速,眾多中小微體育企業從原來的默默無聞開始崛起,進入人們的視野。對於這些中小微體育企業來說,盈利能力普遍偏弱,尚未誕生行業龍頭,IPO之路還很遙遠,被上市公司收購也鮮有先例,登陸並留在新三板成為他們接觸資本市場的重要方式。

  六大因素誘發企業退市 投資者更應關注內在價值

  企業頻頻出走新三板究竟為哪般?聯訊證券認為,IPO和併購是新三板企業退市最重要的兩個原因,除此之外,業績變動、融資需要、公司發生重大變動、監管處罰等也是企業選擇退市的重要誘因。

  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IPO審核持續提速,儘管最近新三板企業IPO頻頻出現被否的案例,但總體而言2017年新三板已有超過20家企業IPO通過創下歷年之最。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院統計,截至2017年11月17日,有153家新三板企業的摘牌與IPO上市有關,這一數量遠高於因其他可見原因選擇摘牌退市的企業。

  儘管根據全國股轉公司有關規定,新三板企業可以先暫停轉讓待到IPO通過再選擇摘牌,然而越來越多有IPO意向的企業會提前選擇暫停轉讓,並將交易方式由做市轉讓變更為協議轉讓,然後進行摘牌。

  究其原因,聯訊證券認為首先是近幾年新三板市場行情低迷,企業融資環境不暢,二級市場流動性無法得到改善,企業估值不斷縮水;其次擬新三板IPO企業在掛牌期間難免出現及時必須披露半年報、年報等,這些強制披露的內容存在時間節點的限制,IPO的申報工作不是很靈活,也可能因信披違規被罰加大IPO成功過會的風險;另一重要影響因素便是“三類股東”(契約型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和信託計劃),由於至今監管層仍未明確三類股東的具體清理路徑,多數擬IPO企業會選擇退市后通過工商登記轉讓完成清理,而目前尚未有攜“三類股東”企業成功過會的案例。

  被併購是新三板企業退市的第二大原因。東方財富Choice显示,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對新三板企業發起的併購案例已經超過160起,創歷史新高。而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院統計,截至2017年11月17日,有98家新三板企業的摘牌與併購有關。

  對於退市原因,聯訊證券認為主要是由於交易需要和法律限制,被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收購的新三板掛牌公司常常需要變更公司形式並終止掛牌,此外也有新三板公司通過退市成為有限責任公司再擇機去尋覓收購方,部分收購方還將企業主動退市作為併購的先決條件。

  不過聯訊證券提醒,儘管絕大多數完成收購已並表的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明顯,但如果新三板企業提前退市,則勢必將交易談判的主動權交給上市公司,如若上市公司決定終止收購事項,對新三板企業而言失敗的成本更大。

  除了上述兩個因素之外,企業退市的原因與公司業績變動、融資需求、公司發生重大變動、受到監管處罰有關係。例如,對於業績持續大幅下滑的企業而言,無緣IPO和融資的同時還要承擔掛牌和督導費用,繼續掛牌新三板便無太大意義和價值;對有的企業而言,在新三板上融資受限或遭遇困難,亦或是融資目的已經達到,也會選擇從新三板退市。

  彭海指出,隨着退市公司在增多,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成為了重要的工作事項,然而如何衡量中小股東和回購方的利益,仍是擺在眾多擬退市企業和監管層面前的一個難題。

  彭海建議,在2018年退市企業數量仍將維持較高水平的背景下,投資者需要特別注意儘早迴避那些有退市意向的問題企業,避免出現因摘牌回購而引發的糾紛矛盾,還應更加關注新三板企業的內在投資價值,着眼於盈利能力優異、成長性突出、流動性較好的優質新三板企業,特別是創新層中標準一(盈利能力)、標準二(成長能力)的股票。此外,要謹慎參与因籌劃IPO轉板而退市的股票,注意投資風險。

(責任編輯:華青劍)

  聲明:轉載上述內容屬於廣告或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東方財經網的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負。

【其他文章推薦】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台中借錢,台中借款專家教你成為投資理財高手!

※手上有黃金珠寶卻不知該如何典當嗎?台北借款,中山區當,大同區當免費幫您鑑價!!

※救急過件簡單不囉嗦,24小時當舖一通電話立即貸!

※想知道還在貸款的車子能用來借款嗎?台中汽車借款,台中機車借款公司,不管有無分期皆可貸!

※教你避開未上市股票的四大投資陷阱!

※想知道更多屏東當舖可安心借貸,政府合法立案當舖在哪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