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露崢嶸 保本理財接連“跳水”

10月18日消息,在資管新規“破剛兌”的要求下,曾經一路高歌的保本理財產品接連“跳水”,銀行理財“保本保收益”的時代即將過去。據融360發布的監測數據显示,9月份銀行理財產品共發行10452款,其中,保本理財(保證收益類+保本浮動收益類)發行量為2649款,佔比為25.35%,較8月份環比下降0.97個百分點,已是連續7個月減少。

銀行理財產品作為資管產品,本應風險自擔,但由於購買者不願承擔投資帶來的風險,銀行在發行一些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時,便作出剛性兌付的承諾,以達到說服投資者購買的目的。

保本理財產品的特點是:銀行向客戶保證,即使產品未能達到預期收益,投資者的本金也能在到期日得到全額償還。

保本理財產品的背後,暴露的是整個金融行業“剛性兌付”的頑疾。所謂“剛性兌付”,即一旦出現信託產品到期,投資者本金及收益無法償還時,信託公司便會想辦法為投資者“兜底”,簡單來說,即為拆東牆補西牆。在這種情況下,原本只有2年的融資項目,一些金融投機者往往會延長至10年甚至更長時間,從而達到吸納資金,用以返還本金以維持融資項目信譽的目的。

保本理財產品本身並不是沒有風險,而是將投資風險轉移到整個融資項目中。這種風險日積月累,最後,一旦出現大規模違約,實際的資金規模將無法支撐龐大的金融體系,金融泡沫破滅,勢必引發大規模金融風險。

由此看來,資產新規打破“剛性兌付”的初衷,即是為了降低理財產品違約風險,防止“錢荒”現象的出現,從根本上降低金融市場的整體風險。

資管新規初露崢嶸,理財新規再度加碼,保本理財產品逐漸減少已是大勢所趨。今年國慶節前夕,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相關細則規定,保本理財將按照結構性存款或者其他存款進行規範管理。這就意味着,傳統的“保證收益型”和“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將更多地被結構性存款代替,計入表內,已經不被算作銀行理財產品。保本理財產品將逐漸淪為“邊緣”產品。

保本理財產品謝幕,將極大削弱銀行理財的優勢。雖然理財新規同時規定,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門檻從5萬元下降至1萬元。投資者數量有望增加。不過,持續下跌的收益率將對投資者規模造成極大限制。有數據显示,9月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58%,環比下降0.09個百分點,為一年以來最低值。

目前,銀行理財產品面臨一系列轉型,但過渡期的設置也為轉型提供了時間。據資管新規及《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過渡期將於2020年12月31日結束。

由此看來,未來如何設計合適的理財產品、實現凈值化轉型將成為銀行理財業務的重要挑戰,銀行理財需要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角色轉變。

對於投資者,也需形成“自負盈虧”的理財思想,認識到保本理財產品背後的潛在風險,畢竟投資有風險,天上也不會掉餡餅。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dsb.cn/

【借錢借款相關精選資訊】

刷卡換現金要怎麼做才划算?

哪裡有老字號經營的信用卡換現金呢?

各地區刷卡換現金手續費皆一樣嗎?

申請信用卡換現金條件與資格限制?

刷卡換現金通常多久才能拿到錢?

持台灣銀行發行的信用卡,在國外也可以信用卡換現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