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反垄斷打響第一槍

多年後回頭來看,12月14日是中國互聯網行業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在這一天,互聯網反垄斷真正打響了第一槍。

12月1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據《反垄斷法》第48條、49條作出處罰決定,對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閱文集團和深圳市豐巢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分別處以50萬元人民幣罰款的行政處罰。三家企業未履行其依法申報股權收購的義務,均構成違法實施的經營者集中行為。

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上述企業在行業內影響力較大,投資併購交易較多,擁有專業的法律團隊,應當熟悉經營者集中申報制度,但未能主動申報,影響較為惡劣,因此決定在法律規定範圍內予以頂格處罰,希望達到查處一批案件、規範一個行業的目的。

對於處罰決定,阿里和閱文均已回應稱,在“积極整改”。

雖然50萬對於三家巨頭級企業來說只是毛毛雨,但卻是法律範圍內的“頂格”處罰,市場監管總局的意志可見一斑。且種種跡象均显示,這很可能只是暴風雨的前奏。

雙11前一天,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垄斷指南(徵求意見稿)》,明確規定平台不得濫用其優勢地位,界定了平台經濟中出現的不公平價格行為、限定交易、大數據殺熟、不合理搭售等概念。

互聯網行業反垄斷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只不過因為互聯網是新生事物,而對新生事物相關部門一直採取的是先包容支持、再引導發展、最後再逐步加強監管的思路,因此,雖然《反垄斷法》早在2008年就已實施,卻一直未曾在互聯網行業具體應用。

針對三家互聯網企業合計150萬的罰款,互聯網反垄斷動了真格,再結合最近高層會議上“強化反垄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指示來看,互聯網反垄斷只會越來越嚴,互聯網企業接下來都要更加謹慎,以避免觸及紅線。路透社報道稱騰訊與阿里巴巴已暫停與百度接洽愛奇藝股權的收購,正是因為擔憂被認定在長視頻領域構成垄斷、觸及監管紅線。

涉嫌垄斷的行為不只是在投資併購中可能會出現,在日常經營同樣很容易發生。

互聯網行業到底是否存在垄斷?有一位互聯網學者曾在2013年撰文指出《互聯網不需要反垄斷》應該說代表了部分人的心態。有一位互聯網大佬曾在演講中說過,互聯網行業不存在真正的垄斷,其邏輯是:就算今天一家獨大,但互聯網創新太快了,市場、用戶、需求、技術和模式都在變化,一定很快會有新玩家冒出來甚至短時間將老巨頭干趴下。

確實,在人們認為阿里與京東共享電商的天下時,拼多多冒了出來;騰訊在內容領域無敵時,張一鳴跳出來了;出行市場滴滴合併快的后,哈羅、曹操們又陸續冒出來了……

然而,垄斷這個事情說的並不是不同時間的競爭,因為如果要看不同時間,任何公司都不可能真正垄斷,任何公司都會面臨新的對手,只看其出現的時間有多長。垄斷最本質的特性就是限制競爭,其反面是充分競爭。照此來看,互聯網行業是十分容易形成垄斷的。

第一個是技術決定的。

基於連接能力,互聯網具有強大的中心化、規模化與可複製能力,互聯網企業可以快速地在不同區域甚至不同國家鋪開業務。基於此,很多互聯網巨頭只用數年時間就在全世界範圍內形成了主導地位,在歐盟收到巨額罰單的互聯網巨頭不止一家。中國互聯網企業出海相對保守,但在中國市場卻普遍形成了強大的市場主導能力。

2014年曾提出過一個概念,叫做“技術垄斷”。當時很多平台間互相封殺成為風氣,A平台用戶不能正常訪問B平台鏈接是常態,我認為這是通過技術手段形成的“垄斷”的後果。

當平台擁有用戶和流量之後,便可以單方面制定規則,有的規則完全成為牟取暴利或者打擊對手的工具,做到這些,正是靠着基於技術手段的技術垄斷。行政垄斷依靠政策管控而成,但一般相關部門會通過強制分拆鼓勵競爭,比如運營商被分拆為三大運營商互相競爭,兩桶油之間有些許競爭。市場垄斷則是企業依靠業務能力形成,有正在完善的法律法規約束。相比行政和市場垄斷,技術垄斷更加隱蔽和難以判斷,現在都成為反垄斷範圍。

第二個是模式決定的。

互聯網的核心成本是什麼?大頭是服務器/帶寬等硬性支出,以及研發/產品/運營/市場/內容等人力成本。互聯網平台規模不斷變大,這些成本就可以無限降低或者說不斷被均攤,形成所謂的規模效應,最終又會形成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也被解讀成“平台效應”。

近年來互聯網巨頭不甘於只在自身賽道形成平台效應,而是要將觸角延伸到不同領域做開放生態,來放大規模效應,形成更大的平台效應。2011年王興曾有一個著名的說法,叫做“開放是為了更大更持久的垄斷。”現在看來,真的是洞若觀火。

互聯網平台越大越賺錢,互聯網行業最近幾年就流行了一種新玩法:合併。合併的第一步,是補貼大戰,起點是共享出行。巨頭先用資本去扶持代理人打補貼大戰,快速培育市場后再讓代理人合併,短時間即可在細分領域佔據主導地位,再通過別的手段對前期的資本投入進行回籠。後來,補貼大戰後來又陸續延伸到外賣平台、共享單車甚至賣菜等諸多領域。

2015年,我指出,補貼大戰的本質就是“傾銷”。

傾銷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出口經營者以低於國內市場正常或平均價格甚至低於成本價格向另一國市場銷售其產品的行為,目的在於擊敗競爭對手,奪取市場,並因此給進口國相同或類似產品的生產商及產業帶來損害。

說誇張點,“互聯網地區”正在向“傳統地區”傾銷其產品,通過貼錢快速搶佔市場形成一定程度或者絕對的垄斷。互聯網玩家們說我們不會“羊毛出在羊身上”,而是“羊毛出在豬身上”,問題是豬是誰在養?看看過去相關的合併案例,有多少應用或者說服務最初是免費的很爽,後來用戶卻苦不堪言?

現在,補貼+合併這種擴張模式將會被監管。市場監管總局今天已經表示,“正在依法審查廣州虎牙科技有限公司與武漢鬥魚魚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合併等經營者集中申報案件。”虎牙方面回應稱,廣州虎牙科技有限公司早前已經主動將其與武漢鬥魚魚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合併案,依法向市場監管總局反垄斷局進行經營者集中申報,並會积極配合主管部門的審查程序。

第三個是資本決定的。

每一個互聯網企業,每一位互聯網企業家都不想垄斷,甚至到現在都不會認為自己有真正的垄斷。確實,在任何細分市場,我們都能夠給巨頭找到至少一個對手(這個對手可能不太值得一提)。就算沒有這樣的對手,巨頭之間的戰火也從未曾消停過。但是,我們從是否充分競爭這樣的角度來看,或者說我們從是否有二選一、是否有封殺、是否有定價權、是否有大數據殺熟、是否有套路銷售這樣的行為來看,垄斷行為確實是在部分互聯網行業存在的。

當年想要屠龍的少年是如何變成惡龍的?答案是資本。

資本天然是要擴張的,對企業的要求就是要不斷增長,就算有疫情這樣的黑天鵝事件,企業都要努力證明自己的增長能力,大公司比創業公司更拼,且很多大公司還有諸如“Always Day One”(永遠創業)這樣的企業文化。

互聯網企業對增長要求又是最高的。在資本市場,互聯網企業的市盈率一直都是相對最高的,小米當年上市時,雷軍強調小米=蘋果 x 騰訊,就是要強化互聯網屬性,以提高市值。現在互聯網巨頭市盈率大概是40倍左右,如果不增長理論上要40年才能賺回來投資的成本,資本青睞互聯網巨頭,自然不是因為等得起40年,而是看好其高增長能力——只要每年保持30%的複合增長率,14年企業業績就可以增長40倍,而30%,是頭部互聯網巨頭增長能力的及格線。

垄斷,則是最快速最有效的增長方式。2012年雪球創始人方三文在一個演講中提出一個觀點:老二非死不可,他認為“真正的互聯網公司一定是垄斷的,垄斷帶來的結果就是老二沒有前途,非死不可。投資者要投資老二非死不可的行業里的老大,所以互聯網公司最適合價值投資。”後來他寫了本書就叫《老二非死不可!》,論述價值投資理念。

確實一直以來好的互聯網公司都具有事實上的垄斷能力,規模大,高度集中,連競爭都不想玩了,要玩“無限遊戲”。

不過,長期來看,如果真的沒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又有多少企業可以一往無前呢?恐怕在下一個顛覆者出現時,早已老態龍鍾,無力應對了吧。隨着反垄斷的強化,“老二 非死不可!”在互聯網行業將不會再成立。老二們將會迎來更好的生存空間,這對市場,對用戶,對巨頭自身來說,都是好事。

【本文作者羅超頻道,由合作夥伴微信公眾號:羅超頻道授權發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繫原出處。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場。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中和當舖是合法的借錢管道

中山區汽車借款.中山區機車借款條件是什麼?

※借錢不用看人臉色,24小時當舖隨時可借!用心為您

屏東汽機車借款免留車,不必擔心失去代步問題

※借錢免保人,支票借錢讓您安心借輕鬆還,支票變現金。

刷卡換現金怎麼選最划算

高雄票貼借貸流程很複雜嗎?最高可借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