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獲利18% 打造你的黃金人生

屏東支票貼現   屏東汽機車借款   

「理財」顧名思義是「管理你的財產」,而「投資」的目的則是要「賺錢」,但是很多理財方法其實是不必考慮它的「投資」收益。「投資」只是「理財」的其中一項,而「投資」絕不等於是「理財」。 「理財」就一定是「投資」嗎? 很多人經常將兩者混為一談,把「理財」也當成是和「投資」、「投機」一樣的負面辭彙。一般圖書館和公益團體都不太喜歡辦「理財講座」,這可能是被很多口齒伶俐的投顧老師誤導。 我不管寫書或演講,核心理念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理財」是為了提升生活品質、為了樂活,而且賺得夠用就好了;反觀「投資」則是為了致富,讓你開名車、住豪宅,賺錢當然愈多愈好,永不滿足。 真正靠投資致富的人終究是少數,他們的人格特質不是一般人能模仿的;而當時讓他們致富的主客觀環境又不可能重來。所以你真的不必羨慕他們,也不要有「他們能,為什麼我不能」的雄心壯志,只要好好理財,人生一樣可以非常精彩。

計畫、變化和電話 所有投資人應該都聽過這句名言:「一個計畫趕不上一個變化,一個變化比不上一通電話。」 我想靠股票賺錢、繼續養家活口,當然就想接到這通關鍵電話。不一定是電話,也有可能是各種見面的機會。在證券業打滾十多年,不只累積了錢財,也累積了人脈。有時候打電話問候寒喧,有時候見面吃飯喝咖啡,消息來源應該不成問題。

但是,機器會折舊,人脈也會折損。離開職場後,這些人脈因為仍在上班、工作繁忙,因此他們大概只會給你一、兩次見面的機會,你總不好意思一直去打擾人家吧?久而久之,取得股市明牌的資訊來源,就不斷消失了。 離職後的某個中秋節前夕,子女問我:「這幾年怎麼都沒人送月餅了?是不是已經沒人要巴結你了?」他們的觀察真是一針見血。股市明牌是要靠彼此交換的,如果我都不能回饋,這些人脈又何必繼續跟我互動?

怎麼辦呢?離開職場之後,以往的人脈不管用,參加會員的投顧老師又兩光,挑選股票只能自立自強,無法假手他人。

為因應這種資訊劣勢,我擬妥了三種對策:

1.仔細研究各家公司財務報表,從中挑出優質潛力股。

2.充分閱讀相關財經媒體訊息,掌握國內外金融及產業變化。

3.認真鑽研技術線型的解讀,掌握正確買賣時機。 (上面三點,像不像政府的口號式政策?或是理財專家的廢話?) 因為我們相信從小就耳熟能詳的一則金科玉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比別人努力,就一定會賺錢。但是,真的適用在股市嗎? 少數人收到的是「情報」(Intelligence),肯定能獲利,但多數人收到的只是「消息」(Information),怎能期待會獲利

新光長虹

參考資料: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3575

年年獲利18% 打造你的黃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