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vo 兩年後只生產電動車,中國政府是幕後推手

  Volvo 宣布要讓內燃機引擎退場,2019 年生產車款全面配備電動引擎,正式從生產傳統汽車轉向電動車,其實Volvo 此舉的最大幕後推手是近年積極發展綠能的中國政府,被中資買下的Volvo 只是配合中國政策布局。   華爾街日報(WSJ)分析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因此中國政策一舉一動對產業變化是牽一髮動全身,隨著中國治理空汙政策逐步兌現,汽車大廠不得不跟著改變策略、加緊跟上,更別說現在Volvo 的老闆是中國吉利汽車。   現在中國每年電動車銷售量可達50 萬台,超過美國與其他已開發國家,中國政府上月更新電動車政策,旨在鼓勵生產更大容量電池的電動車,在此政策下生產高品質電動車的廠商將受惠,但不利於在電動車領域發展較晚的企業。   電動車快速成長打破市場對中國抑制生產的謠言。但是中國政府的確要稍微踩煞車,如同過去避免太陽能面板到風力渦輪機生產過剩的現象。政策調整後,現在生產高品質,電池續航力更久的電動車製造商,若沒有達到綠色汽車產量標準所面臨的罰則較輕,且生產高品質電動車可以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積分制度上中賺取積分,在市場上賣給其他負積分的廠商,成為一筆收入來源。   中國政府希望政策調整能夠在淘汰低品質產品同時保持生產力道。德國戴姆勒(Daimler)近日表示,將升級與中國合資企業共同使用的設備,以生產更多電動車。福特也表示將在中國生產電動車,計劃在2025 年前將七成電動車產能移往中國。   福斯(Volkswagen)電動車設計也是以中國市場為核心,目標是在2025 年前每年賣出100 萬台電動車,其中六成銷往中國。日本大廠也不放過,本田(Honda)汽車宣布要在2018 年於中國上市純電動車。   不過新政策對中國最大SUV 製造商長城汽車而言沒有好處,因為SUV 賣得太好,因此長城汽車的燃油消耗仍遠高於政府規定的目標,市場認為長城汽車短期內不會發展電動車,而吉利汽車相較同業可獲得較大利益。   中國十三五計畫明訂發展電動車產業,在政策扶植下已成為正在強勢發展的明星級產業,中國訂下2020 年讓500 萬輛電動車上路的目標。報導認為,中國政策加上全球汽車大廠的配合,將是推動電動車發展的最大幕後黑手。   (合作媒體:。圖片出處:pixabay CC0)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EnergyTrend https://www.energytrend.com.tw/ev/,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如何讓商品強力曝光呢? 網頁設計公司幫您建置最吸引人的網站,提高曝光率!!

網頁設計一頭霧水??該從何著手呢? 找到專業技術的網頁設計公司,幫您輕鬆架站!

※想知道最厲害的台北網頁設計公司推薦台中網頁設計公司推薦專業設計師”嚨底家”!!